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yè)資訊 ? 人物事跡 ? 正文

林占熺:一株巨型草惠及107國

發(fā)布日期:2020-11-13??瀏覽次數:2711
放大字體??縮小字體
核心提示:福建農林大學菌草研究所有一片山林,到處是靈芝、蘑菇。這些是林占熺用他發(fā)明的菌草培育出來的。菌草是菌和草交叉的新領域,就是將芒萁、蘆葦、象草、菅、香根草5種草培育加工而成的草本植物,共有46個品種,可用來栽培食用菌、藥用菌。和大多數人對草的印象不同,菌草能長幾米高,既像蘆葦,又似細竹。2020年9月初,由黃軒
 

 

 

福建農林大學菌草研究所有一片山林,到處是靈芝、蘑菇。這些是林占熺用他發(fā)明的菌草培育出來的。

 

菌草是“菌”和“草”交叉的新領域,就是將芒萁、蘆葦、象草、菅、香根草5種草培育加工而成的草本植物,共有46個品種,可用來栽培食用菌、藥用菌。和大多數人對草的印象不同,菌草能長幾米高,既像蘆葦,又似細竹。

 

2020年9月初,由黃軒、閆妮、郭京飛等演員出演的扶貧攻堅電視劇《閩寧鎮(zhèn)》公布了人物劇照。該劇講述的是20世紀90年代福建對口扶貧寧夏的成果,其中刻畫了扶貧重點項目、菌草技術的發(fā)明人,原型就是林占熺。除了寧夏等西北地區(qū),林占熺的扶貧工作還拓展到海外。

 

但在林占熺心中,不是菌草實現了扶貧,是因為扶貧才有了這株草。

 

林占熺介紹由菌草制成的菌棒。(《環(huán)球人物周刊》記者 陳霖 / 攝)

 

破解了世界難題

 

改革開放前有很長一段時間,中國實行集體分配,沒有“經濟作物”這個說法,人們不能隨意買賣掙錢。蘑菇、木耳、靈芝等菌類藥用、食用價值高,能賣好價錢,屬于經濟作物,種菇去賣錢是“搞資本主義”,是不被允許的。

 

實行市場經濟后,可以自由買賣蘑菇了,然而全球大多食用菌是用林木栽培的:砍了樹木做成菌棒,再在菌棒上播菌種,培育菌類。種了蘑菇,就少了樹木,“菌林矛盾”嚴峻,成為世界級難題。

 

林占熺從福建農學院畢業(yè)后,被下放到三明市的寧化插隊。當時,生產隊分配給農民一年的口糧只有200斤。他住在農民家,寒冬時閩北下雪,沒有吃的,餓了就吃雪。林占熺攥著父親給的糧票到學校貿易糧種廠換了兩麻袋的谷種,到生產隊做實驗,種出了雙季稻,使生產隊口糧增加了一倍。福建省農業(yè)廳知道這個小伙子能干,便把他調到了三明真菌研究所。

 

當時日本是食用菌王國。中國很多香菇是引進的,引進時不少人參照日本的生產方式,林占熺卻覺得不對勁。“這不符合中國國情。日本的土地是私有制的,這片山是誰家的,誰就可以決定用土地種樹,兒孫都可以用。但是,在我國,土地是公有制,自己不能隨便亂動,農民花了5年種了樹,政策一變,就要砍掉去種其他的,怎么舍得?”林占熺想,得找到一種便宜、容易再生的方式,就算政策變了也能繼續(xù)種植。這時,他想到了芒萁。

 

林占熺的家在閩西北的連城,芒萁是那里很常見的野草,砍了能很快再生,當地人拿它當柴火。小時候窮,林占熺餓了,就把芒萁混在煮豬飼料的鍋里煮來吃,“口感有點刺,但吃了也沒生病”。

 

林占熺靈機一動:能不能用它種蘑菇?他開始做試驗,還試過松木木屑、甘蔗渣等,多次調整種植方式,終于在1986年用芒萁等種出了蘑菇。“空氣中70%是氮,這些野草固氮能力強,能保持土壤營養(yǎng),根系也很發(fā)達。”有一次發(fā)大水,林占熺跑去地里,水全部被蓄下來了。除了固氮作用和根系發(fā)達,在反復試驗中,林占熺還確立了幾個培育指標:光合效率高、抗逆性強、營養(yǎng)豐富、植株高大、生物量大,符合指標后才是真正的菌草,最高能長到8.7米。

 

菌草打破很多人對草的印象,它植株十分高大。

 

“芒萁這種野草祖祖輩輩都砍不完,用現在的話來說是‘可持續(xù)發(fā)展’。如果能用來種糧食,就算不用了也沒多大損失。”林占熺拿起一株菌草,笑道:“所以,菌草是改革開放的產物,改革開放后,有了‘經濟作物’,菌草技術才得以發(fā)展。”

 

種蘑菇終于可以不用砍樹了!菌草技術很快得到國際關注。林占熺受邀參加世界知名發(fā)明展——日內瓦國際發(fā)明展。當時出國難,國際交流少,也沒經費,但他想菌草技術是中國人發(fā)明的,應該去國際舞臺展示,就借了近4萬元當路費,去參加了頒獎會。“三等獎、二等獎,前面一個個領完了。我想,那沒戲了。不過,展會冊子上寫‘菌草技術來自中國’,也就夠了。”

 

法語是瑞士官方語言之一,突然,頒獎嘉賓在宣布金獎時喊出:“Zhanxi Lin。”“我當時琢磨,聽起來怎么和我名字這么像?但我英語不好,法語也只懂幾個詞,農民的孩子,比較老實,傻里傻氣的,就怕出錯,給國家丟臉。”林占熺坐在椅子上一動不動,沒吭聲。嘉賓重新宣布了一次,林占熺聽到了法語“champignon(蘑菇)”。翻譯也蹭他:“林老師,是你??!”他恍然大悟,匆匆上臺,毫無準備,只說了“thank you very much”就下來了。

 

1994年,林占熺又得了個大獎——第八十五屆國際發(fā)明展法國內政部和國土整治規(guī)劃部獎。這一次,他有經驗了,提早學了一句法語:“我是一名來自中國福建的發(fā)明家,很榮幸能來領獎,我認為更值得慶賀的是這個中國發(fā)明能在更多的國家和地區(qū)投入使用。”

 

“趕緊跑,不要被打了”

 

在辦公室,林占熺養(yǎng)了幾盆菌草試驗草,方便隨時查看,不過常引來蚊子。為了不被咬,哪怕是夏天他也穿厚長褲。

 

1996年9月,國家確定東部沿海發(fā)達省份對口支援西部省份的策略,其中,福建對口幫扶寧夏,成立了幫扶領導小組,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的習近平擔任組長。林占熺是福建農林大學菌草研究所所長,因此前被評為“全國扶貧狀元”,便被委派帶隊前往寧夏扶貧。

 

一開始,林占熺到寧夏的彭陽縣辦了培訓班,有25戶農民參加。“當時農民家里一年的口糧不到700斤,人均收入只有幾百元。”那時寧夏平原一片荒野,福建的人工草無法在那里種植。林占熺回憶:“我的觀點很明確,最貧困的那些人是最需要幫助的,他們是經濟發(fā)展的短板,要脫貧,就要解決這些人的貧困問題。”

 

林占熺的策略是“集中連片”,把二十幾戶集中起來一起指導。寧夏晝夜溫差大,住在菇棚有利于及時發(fā)現情況,林占熺就和同事住在菇棚里,隨時觀察菌草和蘑菇的情況。每次回福建,他就把寧夏縣鄉(xiāng)村的骨干請到福建進行培訓,帶他們下鄉(xiāng)查看,“先解決骨干的觀念問題,他們有積極性了,回去組織老百姓就更方便”

。

種了菇,還得賣出去。1999年,林占熺發(fā)現,報名種菇的人很少。農戶擔心大規(guī)模種植,市場小,賣不出去。他們把縣長攔下來:“咋辦?羊不吃、馬不啃。”原來,許多人沒見過蘑菇,本就對它能否增收存疑,再加上不好賣,就覺得林占熺團隊在坑他們。有一天,林占熺接到同事的電話,說有人拿著扁擔來了。林占熺說:“趕緊跑,不要被打了!”后來,他們把隔壁幾個縣的技術人員調過去幫忙解釋和協(xié)調。

 

還得從戰(zhàn)略上解決問題。林占熺向農民保證幫他們把菇賣出去,讓助手發(fā)“安民公告”:工作隊全部包銷,產多少,收多少,當場兌付,不打白條。他錯開閩寧兩地賣菇季,比如在寧夏種植南方夏季無法種植的雙孢菇,填補了江南6至10月不產蘑菇的空當,很快便吸引了北京、上海、廣州等地的買家。他還組織買蘑菇的人統(tǒng)一收購。

 

如此,寧夏農民的競爭小了,蘑菇的售價提高了,收成頗豐。林占熺記得,種菇的很快由200戶猛增到1000戶,菇農在50平方米菇房里的收入比他們種20多畝小麥的收入還高,甚至是種玉米收成的四五倍。當年人均收入不到300元的農家,種蘑菇后,收入提高8倍多。而且種菌草的土地,其土壤流失量比種玉米減少約98%,水的流失量減少約85%,能防風固沙,緩解水土流失。菌草被碾碎后還能做飼料,養(yǎng)豬養(yǎng)牛養(yǎng)馬。

 

2000年7月5日,福建省人民政府舉行對科技人員的頒獎會,時任福建省省長的習近平為林占熺頒獎,記一等功。兩年后,福建農林大學建立了全國第一個菌草科學實驗室。如今,菌草已推廣至全國31個省、506個縣。

 

來自中國的“極樂鳥”

 

在林占熺辦公樓下的空地上,有一個他發(fā)明的簡易汽油桶裝置。菌草生產過程需要高壓滅菌,他將三個桶拼在一起,呈三角形,下面兩個用于加熱,將桶里蒸氣用橡皮管導入塑料薄膜中進行高溫滅菌。他每年會招幾名非洲大陸、南太平洋的留學生,教他們學習操作這個設備,等他們回國便可仿照搭建。聯合國糧農組織統(tǒng)計顯示,全球76.33億人口中至少還有8.2億人面臨饑餓,相當于每9人中就有1人挨餓。而林占熺發(fā)明的菌草則傳播到其他106個國家,幫助解決饑餓和貧困問題。

 

20世紀90年代,林占熺被派往南太平洋島國巴布亞新幾內亞(以下稱巴新)的東高地省,援助當地農民。巴新地處高原,大部分為美拉尼西亞人,有20個省,另設布干維爾自治區(qū)及首都行政區(qū)。

 

“當時一到東高地省,我就驚呆了,大部分人把樹葉當衣服穿。要吃飯時,他們在地上挖坑,放石頭生火??爝M入21世紀了,竟然還有刀耕火種。”當地議員去買棉被,在路上遇到部落械斗,東西也被搶光了。同行的中國同事擔心安全,林占熺卻想,如果能把菌草種在這里,大家有了正經工作,也不至于因為貧窮而去搶劫。

 

林占熺發(fā)現當地有野生象草,就在地里挖溝,覆上薄膜,將其培育成菌草。不過,培育需要滅菌儀器,一個鍋爐要12萬元,對巴新百姓來說成本太高,林占熺便想到用汽油桶,這樣制作的滅菌灶只需800元的成本,而且操作簡單、安全。

 

不過,當地農民沒聽過菌草,指著它搖頭說:“dead,dead!”意思是種這東西掙不到錢,他們活不下去。

 

林占熺請部落酋長出面介紹菌草,還一家一家地教他們種植,看哪一戶種得好,送他們一把中國鐮刀。在很多原始部落社會,農器不多見,當地人更常徒手“砍”稻子和樹葉。而在當時,中國鐮刀則成了文化象征。林占熺在鐮刀上刻“中國菌草”及其拼音,還召開大會,請駐地的中國參贊給當地的骨干農民送鐮刀。“一把鐮刀成本不過五六塊錢,但代表著勞動和進步。參贊代表著中國,請參贊送,表示中國的支持。”

 

農民受到激勵后,很有干勁,和林占熺還成了好朋友,就叫菌草為“林草”。他還在東高地省種植旱稻,結束了巴新無法自產稻谷的歷史,還創(chuàng)造了世界最高單產紀錄,旱稻首批收成就有9.6噸優(yōu)質稻種,可擴種320公頃,為當地2000個農戶提供稻種。巴新老百姓用國寶“極樂鳥”稱呼林占熺。

 

2000年,巴新東高地省省長曾率團來福建訪問。中國與巴新的友好關系持續(xù)至今。今年3月,東高地省省長還向中國捐款,支持中國抗疫。

 

2018年,林占熺在巴布亞新幾內亞與當地農民慶祝豐收。

 

此外,菌草技術被列為援助盧旺達、斐濟、中非共和國等國的項目。林占熺在非洲推廣“10平方米菇場”,農戶用10平方米土地一年可產1.2噸鮮菇,種菇7天后就有收入。2019年12月,在中非共和國61周年國慶慶典上,總統(tǒng)圖瓦德拉專門為林占熺頒授指揮官勛章。

 

2019年,中非共和國總統(tǒng)圖瓦德拉為林占熺頒授指揮官勛章。

 

今年已經77歲的林占熺,是個溫和的人,說話慢,語調柔,卻很少笑。他有個弟弟,20世紀90年代在閩北扶貧,給菌草殺菌時突遇高壓鍋爆炸,被活活炸死了。“我為什么很少笑,因為我笑不出來,報道上好像是我在沖鋒陷陣,實際上扶貧路上有很多人在付出,甚至犧牲生命?;蛟S完成扶貧那天,我才能真正笑出來。”

 

今年9月9日,在教師節(jié)前夕,林占熺的學生和留學生送給他一個特制的地球儀,上面標注了菌草覆蓋到的107個國家。作為回禮,他給每個人都送了一本他寫的《菌草學》并題詞:為國爭光、造福人類。

 

環(huán)球人物

?
?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違規(guī)舉報 ]? [ 關閉窗口 ]

免責聲明:
本網站部分內容來源于合作媒體、企業(yè)機構、網友提供和互聯網的公開資料等,僅供參考。本網站對站內所有資訊的內容、觀點保持中立,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如果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時間妥善處理該部分內容。



?
?

?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最新資訊
友情鏈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