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深刻認識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重要性
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我們黨為人民謀幸福的著力點。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fā)展,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已成為推進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內容,我們要深刻認識其重要意義。
第一,重視精神建設是我們黨的重要經驗。中國共產黨人歷來重視發(fā)揮精神力量的能動作用。革命戰(zhàn)爭年代,我們黨通過調動群眾精神力量,為革命注入不竭動力。毛澤東同志指出:“在大混亂的現局之下,只有積極口號積極精神才能領導群眾。黨的戰(zhàn)斗力的恢復也一定要在這種積極精神之下才能有可能?!备母镩_放之始,鄧小平同志強調:“革命精神是非常寶貴的,沒有革命精神就沒有革命行動。”他指出,在建設物質文明的同時,“還要建設社會主義的精神文明,最根本的是要使廣大人民有共產主義的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紀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要繼續(xù)鍥而不舍、一以貫之抓好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為全國各族人民不斷前進提供堅強的思想保證、強大的精神力量、豐潤的道德滋養(yǎng)?;仡櫧h百年的輝煌歷程,重視發(fā)揮精神力量、重視加強思想建設是一以貫之的重要經驗。
第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任務。黨的十九大報告作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fā)生變化的重要判斷,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再次強調要著力解決現階段我國發(fā)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用高質量發(fā)展來破解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fā)展之間的矛盾,成為新時代黨和國家工作的重要出發(fā)點和落腳點。美好生活需要是多層面的,既包括物質內容,也包括精神內容;既要有量的豐富,更要有質的提升。隨著生活水平不斷提升,人民比以往更加向往美好的精神生活。因此,在滿足物質生活需要的基礎上,必須充分認識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重要意義,把實現精神生活高質量發(fā)展作為重要內容,不斷用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內容滿足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需要、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堅持不懈推動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取得實質性進展。
第三,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應有之義。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現中國夢,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發(fā)展、相互促進的結果。沒有文明的繼承和發(fā)展,沒有文化的弘揚和繁榮,就沒有中國夢的實現。”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既需要強大的物質力量,又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新征程上,提升精神文明水平、推動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同樣不可或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衡量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的重要方面,同時也能夠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提供價值引導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動力。到本世紀中葉,當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成之時,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將基本實現,中國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也將基本實現。
第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支撐。國家文化軟實力是綜合國力的重要內容,它與一個國家的精神文明水平密切相關,是一個國家基于精神文化而展現出的生命力、影響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要努力夯實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根基。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不斷推進,我國人民精神生活水平正在大踏步前進,人民群眾精神富足程度得到了更好滿足。提升文化軟實力,根基在全體中國人民。隨著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實現,中華文明必將以更加自信的姿態(tài),向世界彰顯中國精神、中華文化的巨大吸引力。
二、全面把握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重要內容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實現程度,關系群眾幸福感和獲得感,影響著共同富裕的成色。新征程上,全面把握好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重要內容,有助于我們找準努力方向,更加精準發(fā)力。
第一,人民群眾文化獲得感、滿足感倍增。用高質量的精神食糧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需求,是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重要內容。改革開放四十多年的發(fā)展使我國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斷邁上新臺階,人民科學素養(yǎng)、人文素養(yǎng)、審美能力等有了顯著提升,同時也對精神文化產品的質量、品位、風格等有了更高要求。新形勢下,實現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就必須著眼于廣大人民群眾的新需求新期盼,通過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推動文化產業(yè)高質量發(fā)展、開展多樣化群眾性精神文明活動等,通過多渠道、多形式使人民群眾有更美好的精神文化享受,不斷激發(fā)群眾文化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活力,不斷增強人民群眾文化獲得感、滿足感。
第二,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高度。我國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指出,到那時,我國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要達到新高度。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關乎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重要體現。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體現了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fā)展理論的重要內容,其實現必須以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的提升為基礎。社會文明程度和國民素質達到新高度意味著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想觀念、價值理念在社會生活中得到廣泛弘揚,意味著社會公德、職業(yè)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得到顯著提升,意味著美好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正確的道德判斷和道德責任不斷形成,全社會道德水平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第三,全社會凝聚力和向心力極大提升。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長久生存的靈魂,唯有精神上達到一定的高度,這個民族才能在歷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奮勇向前?!鄙鐣髁x核心價值觀是凝聚人心、匯聚民力的強大精神力量。實現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既要做到尊重差異、包容多樣,又要能夠抵御各種錯誤思潮、腐朽文化的影響和侵蝕,不斷培育、深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而不斷提升全社會凝聚力和向心力。在這一過程中,全體人民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一起,對中國精神、中國價值的認同不斷加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在全民族牢固樹立,全社會凝聚力和向心力極大提升。
第四,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文化自信顯著提升。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實現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全體人民文化獲得感、滿足感倍增,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的高度,全社會凝聚力和向心力極大提升,隨之而來的必將是全民族文化自信的顯著提升。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讓人民對自身擁有的文化價值和文化生命力具有充分自信,人民熱愛并尊重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繼承革命文化,發(fā)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在對外文化交流中,能夠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信心十足地向世界展現博大精深、獨具特色的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
三、努力實現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民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時時刻刻都存在。中國共產黨具有高度文化自覺,新征程上,我們要立足當下實際,著眼未來發(fā)展,繼續(xù)為實現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不懈努力。
第一,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指導地位。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背離或放棄馬克思主義,我們黨就會失去靈魂、迷失方向。”在推動實現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只有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指導地位,才能走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fā)展道路,才能用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豐富人民精神生活,才能不斷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否則就會陷入迷失方向甚至失去靈魂的困境。我們要認真研習馬克思主義經典理論和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特別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將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運用到實現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過程中。
第二,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核心價值觀,承載著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精神追求,體現著一個社會評判是非曲直的價值標準。”作為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聚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是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促進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必須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進一步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作用,切實將之貫穿于精神文化建設領域的方方面面,確保道路不變、方向不偏。要在滿足群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過程中,讓人民切實感受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
第三,堅持人民立場,努力提供高質量精神文化產品與服務。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必須抓好文化建設,增加社會的精神文化財富。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歷史決議指出,黨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推進文化事業(yè)和文化產業(yè)全面發(fā)展,繁榮文藝創(chuàng)作,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為人民提供了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糧。促進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必須始終堅持人民立場,著眼人民群眾美好文化生活的期待,進一步將這些成功經驗堅持好、發(fā)揚好。
第四,努力推動物質生活共同富裕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均衡發(fā)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始終強調,兩個文明都搞好才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鄧小平同志早就告誡我們:風氣如果壞下去,經濟搞成功又有什么意義?會在另一方面變質!”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始終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抓、兩手硬。在扎實推進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必須充分認識到物質生活共同富裕是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物質基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內容,二者缺一不可。必須充分認識高質量發(fā)展的內涵與要求,堅持以高質量發(fā)展為引領,以精神生活短板為著力點,努力實現人民物質生活共同富裕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相平衡。
[作者系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文史教研部教授、博士生導師]
責任編輯:趙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