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飲食方式中,有一些觀點提倡“干濕分離”,也就是吃飯、喝水這兩件事要分開。
有的人認為,邊吃飯邊喝水會影響消化;還有些人覺得,先喝水再吃飯既有助控制血糖,又利于減肥。
這些說法真的靠譜嗎?《生命時報》邀請專家為你一一解答。
受訪專家
中國注冊營養(yǎng)師 張海英
中國注冊營養(yǎng)師 李園園
中國老年醫(yī)學學會營養(yǎng)與食品安全分會副會長 周春凌
吃飯應不應該“干濕分離”?
飯菜太咸或太干,很多人都會下意識喝水。但對于吃飯時能否喝湯水的看法各異,比如“吃飯先喝湯,到老胃不傷”“吃飯喝水影響消化”等。究竟哪些說法正確呢?
說法1
吃飯先喝湯,到老胃不傷/吃飯喝水傷胃
這兩種看似矛盾的說法,其實都和飲用湯水的量有關。
如果平時飲水量少,消化功能也不太好,吃飯前先少喝點湯,同時細嚼慢咽,能起到潤滑消化道、增加食物流動性、促進消化吸收的作用,有養(yǎng)胃的效果。
如果吃飯時大量喝水,不經(jīng)過細細咀嚼,就將食物混著液體一股腦吞下,可能會在短時間內(nèi)增加消化道負擔,容易傷胃。
說法2
吃飯喝水升血糖
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有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健康人與血糖穩(wěn)定的糖尿病患者,吃飯時喝水比不喝水的血糖反應更大。
近年來的研究發(fā)現(xiàn),吃甜食時喝水會導致血糖反應增加。其原因在于,飲水量大可加快食物流動速度,胃排空更快,食物快速到達小腸,碳水化合物消化分解為葡萄糖入血的速度也更快,致使血糖升高更迅速。
但是,第一項研究也發(fā)現(xiàn),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如果吃飯時喝水,總體血糖反應比不喝水低,研究人員推測,這可能與該類人群胃排空異常等因素有關。因此,吃飯喝水是否升血糖要分人群。
說法3
飯前喝湯有助減肥
如果用餐前或餐中飲用湯水來減輕饑餓感、控制食欲,使熱量攝入減少,就有助減肥。如果喝湯飲水后還是大快朵頤吃到撐,就對減肥無益。
需要注意的是,喝水是最佳選擇,如果喝含糖飲料或燉得乳白濃稠的肉湯,攝入的糖和脂肪反而不利于減肥。
說法4
吃飯喝涼水影響消化
如果平時習慣吃涼的食物,口腔和胃腸基本適應偏涼飲食,那吃飯時適當喝點涼水,不會對消化吸收造成不利影響。
如果平時習慣吃溫熱食物,稍微涼點就會引發(fā)胃痛、腹瀉等不適,還是建議選擇溫熱的飲品。
需注意,高溫并不養(yǎng)胃,即便溫熱飲品,也不宜超過65℃,否則會傷害消化道黏膜。
總的來說,吃飯是否要“干濕分離”應看個人情況,有血糖控制需求的人,應當結合血糖反應來做選擇;有消化系統(tǒng)疾病的人應遵醫(yī)囑;其他人群只要吃得舒心、飲水適量,是否“干濕分離”都對健康無礙。
如果習慣吃飯喝水,建議搭配白開水或低鈉、低脂、低糖、低熱量的湯水,每頓不宜喝太多,以不超過食物量的1/3為宜,100~150毫升就比較合適。
4個原則吃好一天的飯
吃好飯這件事,精打細算每日食物攝入量的做法并不現(xiàn)實,因此調(diào)整飲食結構和攝入頻率才是關鍵。具體滿足以下4個原則:
1.少點畜肉,多點水產(chǎn)
《中國膳食指南(2022)》建議,每周最好吃魚2次或300~500克,畜禽肉300~500克。對健康人群來說,一周吃兩三次畜肉就差不多了,少吃肥肉。
2.少用動物油,多用植物油
肉類已含有不少飽和脂肪酸,因此在選擇食用油時,要減少含飽和脂肪酸含量多的豬油、牛油、椰子油等。
在烹調(diào)用油總量不變的前提下,可選擇橄欖油、茶油、芝麻油、大豆油、玉米油、亞麻籽油、紫蘇油等以不飽和脂肪酸為主的油類,交換著吃。
少用煎、炸等高溫烹飪方式,帶“炸”“脆”“起酥”等字眼的食物往往脂肪含量高,還可能在高溫烹飪后產(chǎn)生反式脂肪酸,不利健康。
3.少吃精制米面,多吃全谷物、雜豆
控制碳水化合物的供能比,重在選對種類,應少吃精米白面,把全谷物、蔬菜、水果和豆類作為主要攝入來源,它們也是膳食纖維的主要來源。
這里的豆類主要指紅豆、綠豆、蕓豆、豌豆等雜豆,大豆每日推薦量相對低一些,且碳水中膳食纖維占了將近一半,能提供的能量碳水有限。
4.少買超加工零食,多吃健康零食
反式脂肪酸在夾心餅干、蛋黃派、威化餅、代可可脂巧克力、速溶奶茶、咖啡伴侶等加工食品中比較常見,購買時要關注食品標簽,若標注含有反式脂肪酸,或是配料表中有氫化植物油、植脂末等,一定要少吃。
建議日常選擇水果、堅果、酸奶等作為健康零食。
5類病癥,各有最佳飲品
針對不同病癥、體質的特殊人群來說,有一些飲品能為身體帶來額外的健康好處。
1.高血脂/肥胖/減肥:豆?jié){
豆?jié){中飽和脂肪很少,膽固醇含量為零,非常適合血脂高的人群。豆?jié){雖然熱量低,但飽腹感很強,有助控制體重。
一般來說,把豆子提前浸泡8~12個小時,制成的豆?jié){味道更香濃,口感也更細膩。
2.血糖高:淡茶水
無論紅茶、綠茶、白茶,還是茉莉花茶、烏龍茶、普洱茶,解渴效果都很好。茶還含有兒茶素、茶多酚等植物化學物,有利于控制血糖,改善胰島素敏感性,降低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
但注意不要泡得過濃,也不要睡前喝。
3.血壓高:糧食湯
高血壓人群補水時應適當增加鉀的攝入,可以喝一些薏米水、紅豆湯、綠豆湯等糧食湯。
此外,用大麥、蕎麥、糙米等炒過的種子泡水,不但味道香,還能提供一些鉀元素。淡茶水也能提供一些鉀元素和多酚類抗氧化物質,血壓高的人也可以嘗試。
4.尿酸高:低脂牛奶
牛奶是奶牛乳腺里的一種體液,其中不含遺傳物質,嘌呤含量也很低,非常適合痛風患者飲用。
目前,大量研究結果顯示,痛風的發(fā)病率與乳制品的攝入量(尤其是低脂乳制品)呈反比關系。
5.肝不好:純咖啡
多項大型研究發(fā)現(xiàn),喝咖啡有益改善肝臟健康,降低異常肝功能指標、肝纖維化和肝硬化風險。一大關鍵原因是,咖啡中的多酚可改善體內(nèi)脂肪平衡,減少氧化應激,進而預防脂肪肝和肝纖維化。
但需要注意的是,咖啡因攝入太多會導致心跳加速、心慌、頭暈,下午3點之后喝可能會影響睡眠。
多個權威機構建議,健康成年人每天攝入不超過210~400毫克咖啡因(大約相當于3~5杯咖啡,每杯150毫升)是適宜的。
需要特別提醒的是,無論哪種飲品,都不能完全替代白開水。
責任編輯:張兆都